1, 熊猫与猫熊的区别?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於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於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 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 由於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於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於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 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中国大陆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
2, 熊猫为什么也叫猫熊?
这个问题是因它的分类尚未明确所致,但目前学界认为它较接近熊科,叫它猫熊似乎比较接近它的原貌。大陆叫它大熊猫可能是认为它较接近浣熊等小熊猫科动物,而台湾则较可接受它是熊科动物的说法,因此叫它猫熊。 事实上,它的正式学名叫Ailuropodamelanoleuca,猫熊和熊猫及英文名称Giantpanda都是俗名,没有正不正确的问题。虽然学界对于它的分类仍不明确,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较能接受它属熊科的说法,而且它真得比较像熊,因此李玲玲说,叫它猫熊应该比较接近它的原貌。 猫熊是中国大陆特产的珍稀动物。有人叫它「大熊猫」 、 「大猫熊」 ,在大陆原产地,人们叫它「白熊」或「花熊」 ;在外国,英文名称为Giant panda 。它到底是猫还是熊,一直颇有争议,一般人倾向于认为它是熊类的一种,把它归入熊科,也有人认为它既不是熊类,更不是猫类,认为它应自成一科,即大猫熊科。依照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所公告的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猫熊归类于熊科,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 。 结论:猫熊和熊猫是同一种动物,只是有些人的教法不同罢了。 "食肉目""猫熊科"中,只有猫熊一种动物。它体型比较大;外型像熊;脑袋又圆又大,像猫,因此就得到了猫熊这个名称。它的毛色黑白相间,主要居住在竹林中,所以人们又叫它"花熊"或"竹熊"。 猫熊属于"食肉目""猫熊科",猫熊科只有这一种动物,猫熊虽是食肉目动物,但它以吃素为主。熊和小猫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动物,熊属于"熊科",小猫熊和浣熊属于浣熊科,它们和猫熊有血缘关系。
名词解释
猫熊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名:猫熊、竹熊)是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为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大熊猫最初食肉,经过进化后主要吃竹子。
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名:猫熊、竹熊)是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为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大熊猫最初食肉,经过进化后主要吃竹子。
中文
汉语,汉族的语言,中国的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同中国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中国境外的泰语、缅甸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汉语历史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全球至少15亿使用者,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占世界人口的25%,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流通于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汉族华人社区。一般所说的汉语指的是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