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水污水检查井多深加防护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检查井(条文说明)4.4.1 规定设置检查井的位置。 检查井的位置,除应按常规的因素设置外,还应结合规划,在规划建筑物附近宜预留检查井,增设预留支管。在小区规划时,对公共建筑尤应考虑。因这些单位排水量大,如不预留,将会增加管道投资并破坏建成路面。4.4.2 关于检查井最大间距的规定。 根据国内排水设计、管理部门意见以及调查资料,考虑管渠养护工具的发展,重新规定了检查井的最大间距。 根据有关部门意见,为适应养护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将检查井的最大间距普遍加大一档,但以 120M 为限。此项变动具有很大的工程意义。随着城镇范围的扩大,排水设施标准的提高,有些城镇出现口径大于 2000MM 的排水管渠。此类管渠内的净高度可允许养护工人或机械进入管渠内检查养护。为此,在不影响用户接管的前提下,其检查井最大间距可不受表4.4.2规定的限制。大城市干道上的大直径直线管段,检查井最大间距可按养护机械的要求确定。检查井最大间距大于表4.4.2数据的管段应设置冲洗设施。 4.4.3 规定检查井设计的具体要求。据管理单位反映,在设计检查井时尚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我国北方及中部地区,在冬季检修时,因工人操作时多穿棉衣,井口、井筒小于 700MM 时,出入不便,对需要经常检修的井,井口、井筒大于 800MM 为宜;以往爬梯发生事故较多,爬梯设计应牢固、防腐蚀,便于上下操作。砖砌检查井内不宜设钢筋爬梯;井内检修室高度,是根据一般工人可直立操作而规定的。 4.4.4 关于检查井流槽的规定。 总结各地经验,为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宜在检查井内设置流槽。流槽顶部宽度应便于在井内养护操作,一般为 0.15~0.20M ,随管径、井深增加,宽度还需加大。 4.4.5 规定流槽转弯的弯曲半径。 为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流槽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宜太小。 4.4.6 关于检查井安全性的规定。 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必须在任何车辆荷重下,包括在道路碾压机荷重下,确保井盖井座牢固安全,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车速过快造成井盖振动。 4.4.7 关于检查井防盗等方面的规定。 井盖应有防盗功能,保证井盖不被盗窃丢失,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在道路以外的检查井,尤其在绿化带时,为防止地面径流水从井盖流人井内,井盖可高出地面,但不能妨碍观瞻。 4.4.8 关于检查井内设置闸槽的规定。 根据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在污水干管中,当流量和流速都较大,检修管道需放空时,采用草袋等措施断流,困难较多,为了方便检修,故规定可设置闸槽。 4.4.9 规定接人检查井的支管数。 支管是指接户管等小管径管道。检查井接入管径大于 300MM 以上的支管过多,维护管理工人会操作不便,故予以规定。管径小于 300MM 的支管对维护管理影响不大,在符合结构安全条件下适当将支管集中,有利于减少检查井数量和维护工作量。 4.4.10 规定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的处置措施。 在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常发生断裂。处理办法:做好检查井与管渠的地基和基础处理,防止两者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采用柔性连接,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4.4.11 关于检查井设沉泥槽的规定。沉泥槽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养护时从管道内清除的污泥,从检查井中用工具清除。应根据各地情况,在每隔一定距离的检查井和泵站前一检查井设沉泥槽,对管径小于 600MM 的管道,距离可适当缩短。 4.4.12 关于压力检查井的规定。
2, 污水管道管径为什么比雨水管道管径细
因为污水管道基本不受季节影响,水量相对平稳;而雨水则受季节影响,在雨季暴雨骤降地表径流非常大,而设计的时候是要考虑最大排洪量的,因此污水管道相对雨水管道就要细一些。污水管道施工图设计1、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水面或管顶平接。2、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3、管道基础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或地基应采取 加固措施,管道接口应采用柔性接口。4、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等条件,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 。
3, 污水检查井的间距是多少啊?
200~400的污水管道间距宜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间距为60m。污水检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清理管道而设立的窨井。同时还起连接管段和管道系统的通风作用。相邻两井之间管段应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管道断面改变处、坡度改变处、交汇处、高程改变处都需设置检查井,在过长的直线管段上也需分段设置检查井。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全面规划,尽量做到:①排水沟道要处于控制面积的最低处,以求尽量自流排水。②根据地形应将排水地区划分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③排水干沟的出口应选择在容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④下级排水沟道的布置要为上级沟道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干沟要尽可能布置成直线。此外,排水沟布置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以节省工程费用并使排水安全及时。⑤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区,应布置截流沟或撇洪沟,使外来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直接引入排水干沟或容泄区。类型国内外关于城市高架桥桥面排水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对不同高架桥桥面排水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据排水系统进水口截流方式的不同,可将高架桥桥面排水系统分为以下三类: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进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桥墩下排方式、防撞栏杆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该种排水方式是较为简单的高架桥桥面排水方式,适用于桥下无车辆通行的情况。桥面雨水通过桥面横纵坡汇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横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时)或竖向排水管道(连续梁时)将雨水直接冲淋到桥下。目前,在国内外的高架桥排水设计规范中没有对桥面直接泄水的垂直高度给出明确规定,桥面径流中可能会带有腐蚀性的致污物,直接冲淋到桥梁构件会使其腐蚀或形成污垢,对高架桥结构造成不良影响。进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桥墩下排方式该种排水方式是在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桥面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至桥下排水沟或排水口内,适用于桥下有车辆通行的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对桥面径流的排放有明确规定,要求采用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将桥面水流引至桥下排水口。在这种排水系统中,进水口的尺寸及间距选择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泄水能力。如果进水口尺寸较小,就须减小雨水口间距(我国的桥面排水设计最小间距为5m)以能满足桥面排水的要求。当雨水口间距较小时,跨中雨水口截流的雨水需经过相当长度的纵向排水管才能到达桥墩处的落水管,在纵向排水管过长且铺设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管内水流无法达到自净流速,水流中的杂质易在排水管道内沉淀,导致管道堵塞排水不畅。若只在桥墩处设置雨水口,桥面雨水口间距变大,纵向排水管道长度较短且铺设坡度较大,管内水流速度较大,满足水流自净的要求,不易形成管道阻塞,但进水口的尺寸也必须同时增大,宽度一般取为40cm左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水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污水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