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弦用什么蟒皮最好
大三弦多使用纹理细密、质地较硬的木材制作,全长122厘米左右,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共鸣箱又称琴鼓、鼓子或鼓头,多呈扁椭圆形,状似龟盘,也有扁圆形或扁长方形的,但为数较少。琴鼓长22厘米~25厘米、宽20厘米~22厘米、厚9厘米,由鼓框和蟒皮构成。鼓框用四块(长短各二)硬重的花梨、红木、紫檀或乌木拼接胶粘制成,以老红木为佳,上下开有装入琴杆的方孔,两面锉出坡口,倒去硬棱,蒙以蟒皮或合成膜料,以大蟒中段皮面青花白地者为最好,皮膜经剪裁、润湿、缝竹棍,蒙皮时用浓稠的鱼胶粘合,经垫双板、绑麻绳、砸楔子等过程,要多次进行砸、揉、烙,胶牢以后四周坡口锯一小槽,嵌入竹片或骨片为饰。琴头和琴杆用一整块较硬木料制作,多用樟木、楠木、银杏 、楸木、沙榆、桦木或色木。琴头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上部多为扁铲形,顶端较宽并向后呈弧形弯曲,其上雕刻花纹或镶嵌骨饰,也有上部为如意形、雕饰大顶花,下部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弦轴呈圆锥体,用红木、花梨等比琴杆稍硬木料制成,长13.5厘米,外表刻有麻花形纹饰,轴顶镶嵌骨花为饰。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由指板和背板胶合而成,前平后弧,长80厘米,上端设有山口,指板多用鼓框木料制成,仅厚1.2厘米,表面平滑不设品位,琴杆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方孔之中。琴鼓皮面中央,置一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尾置有道冠(又称护弦帽)。张三条丝弦、钢丝弦或尼龙钢丝弦。在琴鼓下端,有一菱形木壳(又称爪扣)系弦。إ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我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萧剑声先生设计、天津市民族乐器厂制造的短杆大三弦问世。这种新型大三弦制订有轻工业部标准,全长112厘米。琴杆长75厘米,琴鼓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9厘米,琴杆短、把位近,可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置有活动山口,能任意转调;将指板与鼓面接平,音域向上扩展一个八度。适于独奏或民族乐队使用。إ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一件紫檀木制的大三弦,全长97.8厘米。琴鼓椭圆形,用匏制成,正面蒙以蟒皮为面,状如龟盘,琴鼓长17.5厘米、边厚7.2厘米。琴头扁 铲形,长16.3厘米,上部较宽并向后弯曲,下部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紫檀木弦轴(左一右二),轴长7.8厘米。琴杆为半圆柱状体,杆长63.2厘米、上宽2.4厘米、下宽3厘米。琴鼓尾端有象牙制爪扣系弦,并垂有一束彩色丝穗为饰。这件三弦选料考究、装饰精美,不仅琴鼓侧面刻有串枝莲纹饰,还在匏制的琴鼓背面雕刻出美丽的奏乐画面,其图像为四仕女分别手持笙、笛、箫、板等乐器,在山竹间演奏,纹饰清晰,构图生动。此琴为清宫旧藏,制作年代不详,曾在清代宫廷宴乐的“番部合奏乐”中使用。إ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多件大三弦。其中一件为乌木制 ,全长123.2厘米,琴鼓为椭圆形,两面蒙以蟒皮,鼓面长20.5厘米、宽18.5厘米、厚9 厘米,琴头扁铲形,顶端镶有骨饰,置三轴(左一右二),骨制山口,竹制长桥形琴马,张三条丝弦。此琴用料讲究,工艺细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所藏,1958年,梅先生将其捐献国家。其中另一件三弦为红木制,全长123.5厘米,琴鼓椭圆形,两面蒙蟒皮,鼓面长21.6厘米、宽19.7厘米、厚8厘米,琴头扁铲形,上端镶有骨片为饰,下部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置有三个红木制弦轴(左一右二),轴体外表刻有麻花形凸条花纹,轴顶镶嵌骨花,下端设有骨制山口,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正面为按弦指板,竹制长桥形琴马,张三条丝弦。此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藏品。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在展品中还有一件现代大三弦制品,通体用色木制成,全长121厘米,琴鼓椭圆形,鼓框四周坡 口镶有骨饰,两面蒙以青花白地大蟒皮,鼓面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8.5厘米,琴头扁铲形,上端镶有骨饰,下开弦槽,两侧置三轴,轴体外表刻麻花形条纹,轴顶镶有骨花,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以色木为底板,表面粘有按弦指板。指板和弦轴均使用质地细密、坚硬的紫檀木制作,骨制山口,竹制马,张丝弦。此琴的琴杆用色木作后背,用紫檀木作指板,既节省了贵重材料,而且重量轻、耐磨和不易变形,比用纯乌木、红木制杆的三弦易于演奏。إ
2, 二胡的蟒皮花纹哪种好
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并可独奏或参加器乐合奏。在曲艺伴奏中常居于主弦地位。近年来经改革已试制成功适合民族乐队使用的短杆大三弦。它在保持大三弦的特点下,缩小了指板尺寸,琴杆短、把位近,有利于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由于装置可滑动的活动山口,能够任意转调,不但适合伴奏、合奏,更适用于独奏。小三弦:又称“曲弦”,全长约 90 公分左右,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为流传在南方,又有“南弦”、“南三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多用于南方的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等器乐合奏,并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广东音乐、昆曲和苏州评弹中所用的小三弦都有差异,它们分别适应于各自的特色。80年代初研制成功为评弹伴奏的双面小三弦。琴鼓两面都张琴弦,正反面皆可弹奏,一面定成低调门为男腔伴奏,另一面定高调门为女腔伴奏。在河南戏曲(大平调、大弦戏和豫剧)音乐伴奏中,广泛使用着一种... 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并可独奏或参加器乐合奏。在曲艺伴奏中常居于主弦地位。近年来经改革已试制成功适合民族乐队使用的短杆大三弦。它在保持大三弦的特点下,缩小了指板尺寸,琴杆短、把位近,有利于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由于装置可滑动的活动山口,能够任意转调,不但适合伴奏、合奏,更适用于独奏。小三弦:又称“曲弦”,全长约 90 公分左右,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为流传在南方,又有“南弦”、“南三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多用于南方的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等器乐合奏,并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广东音乐、昆曲和苏州评弹中所用的小三弦都有差异,它们分别适应于各自的特色。80年代初研制成功为评弹伴奏的双面小三弦。琴鼓两面都张琴弦,正反面皆可弹奏,一面定成低调门为男腔伴奏,另一面定高调门为女腔伴奏。在河南戏曲(大平调、大弦戏和豫剧)音乐伴奏中,广泛使用着一种板面钢弦小三弦,发音清脆、粗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除为唱腔伴奏外,还能在戏剧中模拟风声、水声和彩蝶飞舞等特殊音响效果。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的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故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等传统丝竹音乐中。但现代民乐团中,多以中阮取代,只偶而采用大三弦作低音乐器使用。民间大量曲艺音乐,仍继续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
名词解释
伴奏
伴奏,音乐术语,是指伴随衬托歌唱的器乐演奏。京剧唱腔伴奏以主奏乐器京胡为主,采用满腔满跟的伴奏方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通常所指的唱腔音乐是包括主奏乐器为主的乐队伴奏在内。伴奏分为:立柱式、半分解式于分解式。
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汉族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
音乐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