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地方艺术都有哪些特色?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2、皮影的由来:相传汉文帝时代(公元前179-156年),太子刘启出生后啼哭不止,整皇宫为此苦恼不堪。一次,一个宫女偶然发现年幼的太子盯着窗外树叶投在地上的影子出神,忘记了啼哭,并高兴的手舞足蹈。于是,宫女们用树叶剪成各种人形,动物的道具,用灯光投影在白布上哄逗太子开心。由于树叶很快就会干枯,保存时间太短,后来宫女们发现用牛皮做成的道具韧性好,易保存,易收藏,皮影由此而生。皮影很快流传到民间,勤劳智慧的人们将皮影道具的制作,表演的动作加以完善,又给皮影配以婉转的腔调,诙谐的唱歌,形成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皮影戏”。至宋代,皮影戏已到达鼎盛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皮影戏在陕西民间都一直盛行不衰,农村人的红白喜事,庙会、逢集、开业少不了皮影戏,只要有皮影戏,老百姓便从十里八乡赶去观看。皮影戏是陕西民间很受欢迎的一种娱乐形式。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1500余年前的中国古都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传,皮影选用上等牛皮,驴皮,经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其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的倔巧淳厚。3、陕西皮影:陕西关中地区为皮影的发祥地,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西路皮影以宝鸡皮影最为突出,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规格偏大,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造型优美大方。二、设色艳丽特殊,所采用的过渡色独具特色,各种颜色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过渡的相当和谐。三、采用拉刀刻制,所刻皮影不仅刀路光滑,而且线条极为流畅,立体感特别强,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主要突出刀法和色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品皮影,为众多礼品公司长期定点生产单位。
2, 皮影的艺术特点(请从造型 色彩等方面回答)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太约在明清时就巳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 ■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3, 皮影戏的特色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太约在明清时就巳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名词解释
皮影
皮影戏(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民间戏剧。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是西安,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隔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属北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宋初设陕西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陕西行省;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