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方什么农作物抗旱
针对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土壤贫瘠,投肥不足,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结构单一,生态脆弱这些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于1986~1990年分别在半干旱偏早、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3种类型的9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以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中心,研究并组装形成了农作物增产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1.粮经饲结合的种植制度,特别是从改善本地区经济状况和生态条件着眼,适当增加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土地生产率和产值提高20%以上。2.冬麦田伏期早深耕(深松)蓄纳雨季降水,秋收作物及早秋耕,并适时耙耢保墒,结合轮作制度实行必要的少耕保墒技术及秸秆、地膜覆盖,加强保墒;东北垄作中耕作物机具配套少耕播种,坡地等高打埂横坡耕种等蓄保降水的土壤耕作技术,冬麦田夏休闲期,降水保墒率提高10%以上,麦播前2m土体多蓄水14~30.8mm,秸秆覆盖可多保蓄降水10.2~20.4mm。3.在良好耕作保墒基础上,对主要作物和土壤进行合理施肥培肥,每亩化肥最佳施用量及还田有机物质数量,在大面积应用中平均亩增产3lkg,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97%。4.保水剂、蒸腾抑制剂、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新技术在旱地农业中的利用,为旱地农业增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干旱来临时利用这些化学制剂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的加以利用,一般用量不大,但效果十分显著。 5.研究出了北方旱地冬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豌豆、大豆、油菜、烤烟、紫花苜蓿及饲料作物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及优化措施方案,使单产提高30%以上,并研究出旱地冬小麦依据播前土壤蓄墒量确定化肥用量的施肥技术。本项成果从1987年到1996年,在3个不同类型区累计推广3700多万亩,其增产粮食8.03亿kg,平均亩增产21.7kg;按亩公斤粮食平均1.0元计算,新增纯收益8.03亿元,亩增收21.7元。在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技术成果在我国北方5.1亿亩旱农耕地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一、北方适宜种植小麦。南方适宜种植水稻。二、北方适宜种植苹果、梨、李子、桃、杏、柿子、蓝莓、无花果、枣、葡萄、山楂、香瓜、樱桃等水果。南方适宜种植香蕉、芒果、榴莲、杨桃、火龙果、橙子、橘子、柚子、猕猴桃、荔枝、苹果、龙眼等水果。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以旱地为主。北方地区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南、山东、辽宁等省。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麦等农作物,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东北地区主食为大米,出产优质的东北大米。华北地区主食为面食。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主要商品粮基地: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茶叶等南方地区的农作物:水稻为主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甘蔗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油茶、油桐、油菜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水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方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方地区
名词解释
保墒
保持水分不蒸发,不渗漏,例如播种后地要压实,是为了减少孔隙,让上层密实的土保住下层土壤的水分。
降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