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治为什么要出家?
世祖出家”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是说顺治帝因爱妃董妃之死,悲恸万分,痛苦异常,最后竟看破红尘,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当了和尚。此说法流传十分广泛,而且还据此派出生康熙帝五台认父亲等许多故事。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爱新觉罗??福临于崇德八年(1643年)承袭父位当皇帝时,只有6岁,所有政事由其叔父睿亲王多尔滚及郑亲王济尔哈朗处置,到顺治十四的(1657年),20岁的顺治帝结识了当时的高僧憨璞聪,多愁善感的顺治原本十分笃信佛教,结识了憨璞聪后更加热衷于佛事。此后,顺治又先后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高僧玉林诱、木陈态、茆溪森等人,并与他们过从甚密,对佛教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但频频召他们进宫讲经说法,而且毕恭毕敬地亲执弟子之礼,还让玉林绣按龙池派的辈份排列给自己起了法号“行痴”,全无一点浮世红尘中人君的威仪。他对木陈态说:“希望老和尚不要把我当成天子看待,只把我当成您的一般弟子。”并说道:“我想我的前身的确是佛,今天每每到寺院里见到僧家明窗净几,就留恋徘徊不忍离去。”有一首流传多年的《顺汉皇帝出家诗》: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披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 逍遥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 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 也搭如来三顶衣兔走鸟飞东复西 也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江山一局棋禹开九洲周伐纣 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 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却紫袈裟 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 因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 征南战北几时休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顺治的爱妃董鄂氏病逝,顺治帝痛不欲生,亲自为董鄂妃作传,还破例追谥她为皇后,最后又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感情的创伤得以弥合,于是整天沉迷于佛法之中,除召见茆溪森和旅庵等和尚外,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8次造访他们,有时作彻夜长谈,昏昏沉沉,让他们用迷茫的禅机来麻醉自己的神经。经过这一番变故,顺治决意隐遁佛门,摆脱尘世中的烦恼,终于在十月初,坚请茆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准备到山西五台山当和尚。顺治净发不久,在浙江湖州报恩寺住持的“大觉禅师”玉林诱又来到北京,他见自己的徒弟竟然已经给皇帝净了发,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取来干柴,要把茆溪森当场烧死,顺治见状无奈,只得向玉林诱表示自己愿意重新留起头发,不再要出家了……这么折腾一通后,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的顺治再也支撑不住,到年底就病倒了,很快就染上了当时的绝症天花。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半夜,在董鄂妃死后不到半年,顺治终于不治,在养心殿“龙驭上宾”了。顺治死后,按照满族的习俗,根据顺治的遗嘱,请高僧茆溪森在景山的寿皇殿院中,为他举行了火化仪式。死时年仅24岁。这位一心向往佛国的皇帝死后住进了自己生前选定的风水宝地,即今天的遵化市清东凌中心马兰峪孝陵。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南,两侧有康熙和乾隆帝、后的陵寝,南为开阔的平原,前有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入兴隆口就是巨大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是陵区的总门户。往北是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石桥、神道碑楼、东西朝房、东西值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玉供、方城明楼、宝城定顶等大小20多座建筑,由一条砖石铺面,长6公里的神道贯穿,形成一条陵形区的中轴线。建筑的布局处处体现山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顺治有遗训,不要金玉珍宝随葬品。孝陵是清东陵中惟一没有被盗的陵寝!
4, 顺治出家前说了什么话
1、不过就是交代他走后的事情,不如权利,还有就是子女等等事情;2、为你奉上一则史料,请你参考:顺治皇帝出家偈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5, 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么?
“顺治出家”是清宫一大疑案。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顺治因爱妃董鄂病死而消沉出家。后来,康熙又多次陪奉母后游巡五台,遂更有顺治出家五台山、康熙来此寻父之说。笔者认为,历史上顺治确实有意出家,并曾剃度,但最终出家未果。 顺治好佛确是事实 顺治最早是受到天主教的影响。顺治八年(1651年),大学士范文程引见居住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这位传教士因学识高深很快获得了幼龄君主顺治的好感和敬仰,又因孝庄文太后曾认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之意。汤若望利用讲授知识谈论政务的机会,竭力向顺治灌输天主教教义,一定程度上熏陶了顺治的性格和思想。 顺治十四年(1657年),可能是由于太监们的鼓励和怂恿,20岁的顺治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渐渐疏远了天主教。自是而后,南方高僧玉林琇、茚溪森、木陈忞、玄水杲先后应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顺治还请玉林琇为他起了法名“行痴”,号“行痴道人”。他在玉林琇等高僧面前自称弟子,以示尊敬。顺治与僧徒往来甚密、尊礼备至,又广购佛像,可以说他崇信佛教,极为虔笃。 顺治确曾剃度,但出家未成 由于多尔衮摄政,顺治苦熬了多年傀儡皇帝的生活;由于与皇后不睦,顺治婚姻生活有过不够美满的一段,这使他一度消极厌世。董鄂(董鄂并非秦淮名妓董小宛,已为史家证实。)的出现,使顺治“火热爱恋”,激起了他生活的波澜。正因为这样,当顺治十五年正月,宠妃董鄂所生的唯一皇子夭亡,两年半后的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也突然病死后,顺治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终于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他命茚溪森为其削发,决心出家。幸亏玉林琇抵京,闻知此事,命人取来柴薪,欲烧死他的弟子茚溪森,加之孝庄文太后竭力劝阻,才使顺治勉强答应重新蓄发留俗。 关于这点,不妨节录几段史料: 其一,著于康熙十九年的《续指月录·玉林琇传》说:玉林琇二次到京(时为顺治十七年,第一次到京为十五年),闻其徒茚溪森为上剃发,即使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止。” 其二,《玉林年谱》载:“十月十五日,到皇城内西苑万善殿,世祖(顺治)就见丈室,相视而笑。”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力劝,顺治才作罢。所谓“相视而笑”,自然是一个光头皇帝与一个光头和尚的缘故,因为顺治虽允蓄发,此时尚未长起,便觉可笑。 其三,《汤若望回忆录》内有这样一段话:“此后皇帝便把自己委托于僧徒之手,他亲手把他的头发削去,如果没有他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时,他一定会充当了僧徒的”。 其四,康熙年间杭州圆照寺所刻塔铭中有茚溪森临终偈一首:“慈翁老,六十四年,倔强遣瘟,七颠八倒,开口便骂人,无事寻烦恼,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呵呵!总是一声好笑。”“度”字,显然与剃度有关。 几则史料表明,顺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间,清帝顺治决意出家,并剃了头发,但出家未遂。 顺治死后火化,也证明未曾出家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紫禁城里的第一位清朝皇帝顺治因患天花病死在养心殿,距董妃之死仅半年。二月初二日,顺治梓官移至景山寿皇殿,停放百日之后于4月17日,由与顺治关系密切的高僧茚溪森主持,在寿皇殿前焚烧火化。第二年5月,顺治的“宝宫”——骨灰坛,由辅政大臣等护送,与董妃的“宝宫”(董妃于死后“三七”火化)一同葬入遵化清孝陵。 关于顺治火化,首先,《清圣祖实录》载:顺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上(指康熙)诣世祖章皇帝(即顺治)梓宫前,行百日致祭礼。”康熙元年正月初七日,“上诣世祖章皇帝宝宫前,行期所致祭礼。”“康熙二年四月辛酉,奉移世祖章皇帝宝宫往孝陵。”这里,康熙所祭者分别为“梓宫”和“宝宫”,从中可知宝宫所藏已非梓宫原来之尸体,而是尸体焚化后的骨灰。所谓宝宫,其实就是一个骨灰罐。 其次,《五灯全书》引“茚溪语录”,其中有“世祖遗诏召师,至景山寿皇殿秉炬”之语,即指茚溪森主持火化,他是4月16日到京的。“茚溪语录”还有他当时为顺治秉炬的一偈是:“释迦涅盘,人天齐语,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皇殿前,官马大路。” 再次,《旅庵月奏对录》也说,顺治是四月十七日举行火浴,旅庵且作诗记述其事,内有“梓宫璀璨火空腾”之句。 由此可断定,顺治死后火化毫无疑问,这也就证明了他未曾出家。至于清朝帝王中为何只有顺治火化,是因当时才入关十几年,仍遵循满族故土先祖火化之旧俗,抑或是因顺治好佛,而僧人圆寂后需火化,故清廷为这位“行痴”皇帝举行了佛法所崇的火葬葬仪,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里姑且不论。
名词解释
顺治
顺治(1644年-1661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共使用十八年。 顺治年间属清朝早期,当时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
出家
《出家》是一部接续汪曾祺《受戒》传统的新小说,2016年9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作者是张忌。2017年5月31日,《出家》获得首届京东文学奖年度新锐作品奖。
火化
火化是火葬术语,当人死亡后,告别仪式结束,遗体将被送往火葬场进行火化。 为了文明、卫生火化,遗体都装入一次性的包装盒(袋)中,包装盒(袋)随遗体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遗体的炉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为普通炉和绿色火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