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 王愿坚、 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红军长征经过草地,严重缺少食物。一个班的士兵误食了一种有毒的野蒜苗面临生命危险。班长杨光前往总部报告时遇到几个抬着担架的卫生员,他们正用担架抬着病重的周恩来副主席去卫生部救治。周副总理在了解了战士食物中毒的情况后,立刻决定让卫生员先抢救中毒的战士,还亲尝毒草用以记录毒草的性状,防止其他人再次误食。课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主要塑造了杨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背景知识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为西倾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草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这里。过草地时,由于粮食缺乏,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不少红军战士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菜牺牲了。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好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2, 草 王愿坚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草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二、学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字词焦灼(zhuó):非常着急。踉(liàng)踉跄(qiàng)跄:走路不稳。愠(yùn)怒:愤怒,生气。蔫(niān)巴:枯萎。2.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名词解释
草地
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 草地是一种复合植物群落,由草、开花植物和喜光植物组成。开花植物和喜光植物所占的比例高低有所变化。草坪是长期维持低矮状态,而种类丰富的草地一年只修剪一次或两次,物种比较稀少的草地一年可以修剪多次,有时可以达到六次。除了当地因子(如土壤和气候)以外恢复性修剪也有助于调整物种组成。草地有其自有的生长、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的规律:一般来说,草地需要的维护管理很少.但是也不耐践踏。
红军
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长征
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