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商丘火神台的作文有哪些
商丘城西南三里,有一座十来丈高的土台,人们都叫它“阏伯台”,台上有一座庙,人们叫它“火神庙”。说起阏伯台和火神庙来,倒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闪电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把树籽和来不及逃走的野兽等物烧熟了。人们拣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烤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想办法保存火种。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们还拿着生食吃,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老百姓回答:“没有火”。帝喾问:“怎么不到别处去找?引来火种,别让它灭呀!”百姓对他说:“找来几回了,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都灭了。”帝喾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灭才好。想了一会,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灭,是关系着这里的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就满口答应下来。从此,阏伯就成了这里的“火正”(管理火的官),这片地方就成了帝喾给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并想办法堆成一个土丘,把火种置于丘上,上面搭上一个遮雨的蓬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浸灭。然后,他又亲自带领人们四处寻找柴草,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的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时间长了,“商丘”便成了这儿的地名,直到现在。
2, 描写商丘火神台的作文有哪些
一大早躺在床上,感觉窗外不象往日那样阳光明媚,起来站在阳台从窗口向外望去,外面下着小雪加雨。已经是4月天了,早春白杨的枝头,嫩芽是多么渴望这雨水的滋润呀。估计这场雨雪过后,北方的大地,那熟悉的青绿,即将铺满在田野、乡村、小路旁。此时此刻,我是那么明显的感觉到这春天的气息,就在我的身旁,她是如此的接近我,让我感觉到是多么的亲切;她是那么的沁人心扉,别样的泥土的芳香,令人陶醉其中。这种体会,平常在城里生活,是很难体会得到的。窗外远处县城中学的操场上,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爽朗的笑声从湿润的空气中传来,若隐若现。我很想与人分享我此时的感受,可我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显得那么孤单。那么,写一小段文字,自我倾诉,心情,开始逐渐的好起来,今天的工作,也可以有序的展开了。
名词解释
阏伯
阏伯,子姓,名契(xiè,一作“卨”),商丘人,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兄,生母为简狄。他是中国早期天文学家,也是商族部落的始祖、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先祖。 阏伯与兄弟实沈曾居于深林之中,因二人不和,父亲帝喾把阏伯迁居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让实沈迁居至大夏(今山西省太原市),将兄弟二人分开。 尧称帝后,封阏伯为火正(司徒),后被封为契玄王,被后世尊为“火神”。之后又被赐封建立商国。《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公元前2300年,阏伯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阏伯呕心沥血,教化民众,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被葬于阏伯台下,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南宋时,宋高宗颁旨召封其为“商丘宣明王”,由皇帝直接主持祭祀商丘宣明王的祀典。 阏伯成为南宋朝廷最为崇奉的国运神,崇祀活动伴随南宋朝廷始终。祭祀阏伯的商丘火神台庙会已延续四千余年历史。(概述图片:商丘市阏伯台阏伯塑像)
火种
火种(Allspark)最早出现在变形金刚2里,是一种外观是正方体里面却包含着无尽的能量的未知能源。
帝喾
帝喾[kù](本名:姬俊,前2275年-前2176年),出生于高辛(史称高辛氏),据说是黄帝的曾孙,祖父是少昊,父亲是蟜极,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 帝喾5岁时受封为辛侯,30岁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他明察秋毫,仁威兼施,订立了24节气,深受百姓爱戴。帝喾在位70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