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赢驷为何除掉赢虔
历史上没有的事。《史记》中没有嬴虔的传,关于嬴虔的事情是在商君列传中提到的。小说大秦帝国的嬴虔形象是作者虚构的。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因此在太子犯法事件中,赢虔并未遭受劓刑。
2, 赢虔怎么死的
病逝秦献公庶子,嬴虔就是公子虔(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孝公兄长,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公子虔 即嬴虔,战国时人。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史料关于公子虔的记载很少,其命运大转折分为四大阶段,其性格特征亦表现为层层深化变异的四个阶段:第一段为统军大将时期,威猛雄烈而偶见复仇偏激(不是偏狭)。第二阶段为政治柱石(太子傅)时期,内明大义而偶见威猛沉郁。第三阶段为刑治后时期,精神变异,二十年龟忍再生,是公子虔命运转折的枢纽期。这一变异时期的性格逻辑是:私恨屈辱相聚结,既不愿因一己复仇而颠覆秦国变法,又不能化解对商鞅的沉沉私仇,遂闭门自囚避开国政,终致酿出奇特的变异再生。第四阶段为孝公身死后再度复出时期,冷酷沉静而洞察大局,既坚持复仇,又坚持护法,成为一个精神世界截然两分的政治家,对秦惠王前期构成巨大影响。
3, 赢华和赢驷的关系?
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又说赢虔的小女儿)名赢华。赢驷,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赢华,公子华,即秦孝公的儿子之一,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又说赢虔的小女儿)名赢华。赢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秦楚大战,赢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而死。
4, 秦惠文王与赢虔是什么关系
叔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1] ,成为秦国第一王。[2]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赢虔嬴姓,名虔,秦孝公兄长,秦孝公太子驷之傅。秦献公庶子,就是公子虔(生卒年不详)
名词解释
商鞅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另一说法为濮阳市濮阳县)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强国。他在秦国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还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等。他还领兵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而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处以车裂后示众。
变异
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是遗传的结果。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variation)。 可分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太子
太子,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太子或世子,至秦始皇始,有了皇太子之说,自此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为太子或皇太子。封建王朝中太子在朝廷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