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飞天蠄蟧的功效有哪些?

广州人称蠄蟝,北方人称癞蛤蟆,即蟾蜍,蟾蜍古复称名字很多,如蚵蚾等等。蠄蟝形如青蛙,腹大,皮上多扉蕊,其皮疙瘩处能分泌乳白色的毒液。所以,一般人不敢吃。别名苦蠪、制蟾、虾蟆、蚵蚾、癞虾蟆、石蚌、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蟆、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蟾诸、去甫;蟾功效作用2113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5261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英文名Dried Toad 始载于《名医别录》 毒性有毒 归经心经、肺经、脾经、肝经 药性凉 药味辛 蟾蜍(toad) 也叫蛤蟆há ma( 蟆单独读má )。两栖动物,4102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1653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2, 飞天蠄蟧的介绍

飞天蜈蚣拼音名:Fei Tian Wu Gong别名:蜈蚣草,神仙对坐草,铁斑鸠,巴岩姜,石上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中药飞天蜈蚣为天南星科植物细叶藤桔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细叶藤桔,藤本。茎借气根攀援于石上或树上,枝条直立,节上生根。叶2列,互生;长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3~1.7厘米,先端长尖,在叶顶部1/4处有结节,全缘;革质;叶柄扩大抱茎。肉穗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柄长7~12厘米;下有叶状苞片3~5枚,长5厘米,宽1厘米;佛焰苞小,外反,长约3厘米;花两性;花被6裂;雄蕊6;子房3室。浆果红色。性味与归经《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功效与作用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眼生翳膜。《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跌打,疮痈。《贵州民间药》:接骨,止痛。治痨伤。使用方法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外用:捣敷。
名词解释
蟾蜍
蟾蜍(学名:Toad),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被誉为 “蟾宝 ”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其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主要分布在除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
蛤蟆
蟾蜍(学名:Toad),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被誉为 “蟾宝 ”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其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主要分布在除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
癞蛤蟆
蟾蜍(学名:Toad),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被誉为 “蟾宝 ”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其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主要分布在除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