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中心 >  新闻详情

苏木素染色原理 姬姆萨染色的原理

来源:朵拉利品网  |  2021-04-13 03:08:24

1, 姬姆萨染色的原理



姬姆萨染色法 Giemsa staining method 姬姆萨染液(天青色素、伊红、次甲蓝的混合液)的染色法。
初染剂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最适于血液涂抹标本,用以染血球、疟原虫、立克次体以及骨髓细胞、脊髓细胞等的染色。染前用蛋白酶等进行处理,然后再用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染色体上,可以出现不同浓淡的横纹样着色。

3, 醛复红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



醛复红是碱性品红加入三聚乙醛和盐酸配制而成,作为一种酸性催化剂,可使三聚乙醛逐渐解聚产生乙醛。乙醛有较高的活性,释出后与碱性品红染料外露的氨基起反应而产生偶氮甲碱,这时颜色转变为深紫色,是谓成熟,称为醛复红染液。
成熟的醛复红对特殊的蛋白质及含硫酸根的粘多糖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和弹力纤维结合很紧。另外,对肥大细胞颗粒、脂褐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胃主细胞、胰岛的ß细胞和脑垂体的嗜碱细胞,也能比较好的着色。
醛复红染色法全名为甲醛复红染色法,1950年由Gomori在Schiff试剂的使用和实验期间偶然发现。
关于戈莫理氏染色法(Gomoris staining method)
1、碱性磷酸酶检出法(1939):通过酶作用使基质(pH9.4)中游离的磷酸离子,形成磷酸钙,最后以硫化钴(褐色)的形态被检出。对酶具有特异性,在局部有反应不准确的缺点;
2、酸性磷酸酶的检出法(1950):用pH4.7的基质,将酶以硫化铅(黑褐色)的形态检出。结果常不一致;
3、网状纤维镀银法(1947);
4、铬苏木素、酸性复红染色法(1941),用于胰岛的β细胞染色;
5、甲醛复红染色法(1950)。可把弹力纤维染成红紫色;
6、铬苏木素、酸性复红染色法、甲醛复红染色法的改良法。广泛应用于神经分泌物的染色;
7、三重染色法(1950)。胶原纤维被染成绿色,核染成蓝色乃至黑色,肌肉纤维、胞浆被染成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戈莫理氏染色法

名词解释


细菌

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细菌界,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形状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相关新闻
长期喝柠檬水的坏处 每天喝柠檬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08-19
相关产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