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真的存在吗?
由业余古生物研究者岩铁创作的长篇小说《龙迹》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开设寻龙网站,并对“营口降龙”事件进行研究。 《龙迹》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真实存在的龙的故事:湖南省地科院的巴亥在勘察张家界黄龙洞时,偶然看到一个不明动物的身影,此后又在神堂湾发现三组血写的神秘数字。巴亥这位退役特种兵和女友古生物学博士乔霓等几名年轻人辗转寻找龙的踪迹,在中文系教授的帮助下又破解了有关的甲骨文、带河图符号的藏宝图、诗谜等。最后,他们冒险进入四面绝壁的神堂湾寻龙,男女主人公不慎遇险坠崖,在度过41天原始人的生活之后,终遇真龙。 岩铁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生物学家,但种种文献记载与说法,让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说:很久以前,我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记载——“秋,龙见于绛郊”。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70年前,曾有人在营口见到龙。1934年营口连降暴雨,辽河水暴涨。在距离辽河入海口不远处的岸边苇塘中,人们看到一个大型动物骨骸,长着两只犄角,没有明显胸肋,显然不是哺乳动物。而现存已知的长犄角的大型动物均为哺乳动物。当时很多人都看过此龙骨展,多名目击者仍在。就这个事情,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和1频道《发现之旅》节目先后做过报道。虽然有专家怀疑这个“龙”是“不明海洋生物”,但岩铁认为海洋生物不应有犄角,“如果当年的照片是真的,那就是说:至少到1934年夏,在营口附近,还生活着一种亲水的长犄角的大型四足动物,而且是未知的非哺乳类动物。”岩铁多年自费到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实地考察,寻找龙的踪迹。通过查阅各地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岩铁推算,龙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张家界的神龙湾、神农架的深山峡谷以及东北湿地。然而等找遍这些地方,岩铁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为此,岩铁遭到许多人的冷嘲热讽,有人甚至以为他哪根筋出了毛病,患了妄想症。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岩铁进行文学创作。“于是我决定将我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说,希望在把我的成果传播出去的同时,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岩铁说,小说出版后,他还开设一个寻龙网站,征集更多来自民间的关于龙的线索。眼下他试图追查当年营口那条腐烂的龙的骨头。他说:“龙骨展出后,被送到营口水产技术学校,但当时处在抗日战争中,没有把它保存下来。有人说龙骨后来被运到日本去了,有人说运到了大连,还有一种说法是卖给了药材商。我觉得如果坚持找,有一天应该可以解开这个谜。
2, 龙真的存在吗?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代表皇家与民族的龙是不存在的。 龙也不是臆想出来的东西,相传远古时期神州大地各个部落战争不断,其中两个部落的联盟最为强大,也就是被现代人认为中华始祖的炎黄联盟部落,炎帝与黄帝其实不分高低,但传统认识上总是认为黄帝为尊。黄帝每统一一个部落,为了笼络人心,总是在自己的旗帜上添加所征服部落图腾的一个部分,而当时各个部落的气质没有太多的艺术加工,往往是一些不经雕琢的凶禽猛兽,最后,炎黄部落统一华夏,自己的图腾也变得有些奇怪,古书上记载为“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中华大地自此把这种组合而来的动物称为龙,并以此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这便是中国龙的由来。 其实,传说中和龙相搭配的凤凰也是一种组合而来的动物,不,应该说是一种两个性别,凤为雄,凰为雌,古书上说凤与凰的外形为“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喙", 虽然老百姓经常把凤凰与龙搭配在一起,比如说龙凤呈祥。
相关概念
营口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美国、瑞典、荷兰、丹麦、挪威、奥匈等国曾在营口设立过领事馆或领事机构,曾是东北面向世界的窗口。如今的营口,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是东北亚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2016年获批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2018年12月21日,营口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犄角
犄角(读音jī jiǎo),指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棱角。角落。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一般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同“掎角”。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