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葡萄干什么时候吃最好?吃多了行么?
什么时候吃都可以的葡萄干怎么吃葡萄干生食,煎汤,熬膏,或浸酒服用均可。直接食用,酸甜可口,是居家必备之食品。下面介绍两款葡萄干的吃法给大家:一、葡萄干粥主料:粳米100克辅料:葡萄干50克调料:白砂糖5克做法:1. 将葡萄干拣净,用冷水略泡,冲洗干净;2.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3. 锅中加入约1200毫升冷水,倒入葡萄干、粳米,先用旺火煮沸;4. 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下入白糖调好味;5. 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二、葡萄干苹果粥材料:苹果适量,葡萄干适量,大米适量,冰糖适量做法:1.将苹果洗净,去皮(如果喜欢,可以不去),切成小块;2.大米冷水浸泡30分钟,葡萄干洗净,与苹果一起放入沸水锅,熬至粘稠即可。最后放入冰糖调味。适用人群适宜儿童孕妇和贫血患者食用,其含糖量与含铁量较鲜葡萄多;适宜神经衰弱,过度疲劳,体倦乏力,形体赢瘦,未老先衰之人食用;适宜肺虚咳嗽,盗汗之人食用;适宜风湿性关节炎,四肢筋骨疼痛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禁忌人群患有糖尿病的人忌食,肥胖之人也不宜多食。食物相克服用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和补钾时,不宜同食葡萄干和其他含钾量高的食物,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症,出现胃肠痉挛、腹胀、腹泻及心律失常等。吃葡萄干有什么好处1. 葡萄干中的铁和钙含量十分丰富,是儿童、妇女及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可补血气、暖肾,帮助改善贫血,血小板减少;2. 葡萄干内含大量葡萄糖,对心肌有营养作用,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3. 葡萄干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常食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还是妇女病的食疗佳品。不少干果都有其促进人体健康的绝招,而葡萄干所含的营养成分更是令营养学家赞叹不已,美国营养学家前不久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摄食相当于400卡热量的葡萄干,能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同时还能抑制血中坏胆固醇的氧化。此外,葡萄干能改善直肠的健康,因为葡萄干含有纤维和酒石酸,能让排泄物快速通过直肠,减少污物在肠中停留的时间。更令人兴奋的是,葡萄干中含有一种称为白藜芦醇的成分,它能有效地防止细胞恶变或抑制恶性肿瘤的增长,而且能阻止白血病细胞的分裂。另外,葡萄干中的纤维能防止果糖在血液中转化成三酸甘油酯———一种血液脂肪,从而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葡萄干的功效1、补血补气女性由于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失血,极易患轻度贫血,脸色苍白、面颊缺少红色,看起来无精打采,而且怕冷,常年手脚冰凉。葡萄可以帮你恢复好气色———中医认为葡萄具有“补血强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烦渴,益气逐水利小便,滋肾益肝好脸色”的功效,平常多吃葡萄,可以缓解手脚冰冷、腰痛、贫血等现象,提高免疫力。上班的女性不妨每天吃一小把葡萄干,连服7天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期间应不食瓜类等寒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这个小验方对治疗白带过多也有效。2、其它功效(1)提高人们身体的代谢机能。(2)快速地消除疲劳。(3)消除多余的脂肪,使血流畅通,偏高的血压降低,血压归于正常。(4)消除肥胖。(5)使胃肠机能转好,消除便秘。
2, 每天吃多少葡萄干最为合适
1、每天吃一把葡萄干,约30—40克,坚持15天,即对改善体虚贫血有一定效果;并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不过,葡萄干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2、研究表明,假如每天摄食相当于400卡热量的葡萄干,能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的8%,同时还能抑制血中坏胆固醇的氧化。3、虽然葡萄干有入药补血的功效,但是它含糖量很高,长时间吃的话,尤其是小孩子长时间吃,加上小孩子就不好好刷牙,就会加速牙齿的损坏。而且小孩子吃多了,容易拉肚子,因为葡萄干是粒状的,吃之前不容易清洗干净,再加上很多小孩子吃之前不好好洗手,吃的时候,外皮的细菌很容易吃进肚子里面,就很容易拉肚子了。4、葡萄干吃多了会便秘,是因为葡萄干属于热性说过。还有就是血液中的血糖会升高,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和便秘的人最好不要吃葡萄干。
相关概念
葡萄干
葡萄干(英文名称:raisin)是在日光下晒干或在阴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实。葡萄又名草龙珠、蒲桃。主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夏末秋初采收,鲜用或干燥备用。 葡萄干肉软清甜,营养丰富。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急性大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