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个大学的搞机器人专业好?
机器人专业在大学的专业名称叫“自动化”专业。下面是全国排名和对各校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东北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华大学 吉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首先谈谈顶尖牛校.毫无疑问,清华一支独秀,上交紧随其后,这在圈内是人所共识的。清华自动化的特点是研究领域广度深,在拥有传统优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极负盛誉,在新兴的信息学科交叉领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以明显优势领先于国内同行.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归功于该校强大的工科整体实力.事实上自动化系的许多研项目都是在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紧密合作下开展的.清华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挂靠这三个系.自动化系负责智能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另外,清华的CIMS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是该系的金字招牌.因此,无论国家投入,自身实力,国际声誉,发展前景上看,清华自动化在中国的霸主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上交是传统的工科牛校,自动化系又是该校工科中的重点方向.虽然它规模不大,但却发展均衡,锋芒毕露,极具实力.在自动控制和模式识别方面均有牛人如席裕庚,施鹏飞等主持.这两个领域曾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获此殊荣的仅清华,上交两家,其实力可见一斑.另外该系在CIMS,机器人装配方面也大有作为.接下来可以谈谈第二档牛校---浙大与东南.浙大自动化发展很不均衡,几乎朝着工业自动化一边倒.在这方面,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中心,也有以孙优贤院士为首的一群牛人撑腰,在国内将同行们甩开了一大截.可惜其他领域乏善可陈,如不加强新兴方向的研究投入,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毕竟,工业自动化只是自动化的一个经典分支,并且在国际学术界受重视度十分有限.东南大学自动化有着与浙大相似的学科构成,也是偏于工程控制.该系于这方面的历史浸淫颇深,全凭多年来打下的深厚功底运作到现在.老一辈院士钱钟韩,冯纯伯为其在国内赢得了很高地位.现在的人才梯度建设也不错,有田玉平,郭雷等,CIMS更是国内独领风骚(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该校是工程唯一的技术依托单位,由本建设项目中的三个二级学科与"计算机应用"学科联合攻关,最终完成的,该工程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这是该组织第一次授予非美国企业的国际性大奖。),不过近年来在势力强大的弱电学科(无线电系,电子系)影响下,有着偏弱电的倾向,目前在重点发展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如果学科领域再有所拓展的话,应该能保住其现在的排名.第三档学校当推哈工大,西交,国防科大,北航,东北,华工等.它们的特点是在某些方向上比较突出,整体实力也还较为强劲.如哈工大,国防科大的机器人研究走在国内前列,西交的模式识别在顶尖牛人郑南宁的带领下异军突起.另外,北航的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西工大的飞行器控制,南开的系统理论,中科大的系统仿真,化工过程自动化...都是值得一提的亮点.至于其他学校,继续往下排就比较模糊,意义不大了,一般可依学校名气,博士点,师资而定.小弟不再赘述.对于考研的朋友还可以考虑一下中科院的研究所.单从实力上讲的确是不错的选择.沈阳自动化所在机器人研究方面与哈工大,国防科大并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北京自动化所的人工智能可与清华比肩,模式识别更是独步中华,每年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超过国内高校的总和.另外,502所的空间卫星控制实力超群,有志于国防领域高精尖技术研究的
2,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方 逵,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63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国防科技大学任教,89年6月晋升讲师,93年 1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99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获国防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02年被湖南省确定为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调到长沙大学,99年任长沙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2001年12月任长沙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经省委组织部发文到株洲工学院作为院长助理挂职锻炼一年。2001.12-2007.9任长沙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大、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沙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图形学会产品建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循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分会副主席;湖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学会常务理事。廖桂平,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加拿大留学回国人员,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农业信息化技术”硕士点领衔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国家农推指委“农业信息化”协作组专家。彭佳红,教授,在读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1985年7月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2月至1987年1月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师资进修班进修一年,1990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统计与运筹系统计与运筹助教班;以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计算机工程》、《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等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科研项目8项,其中湖南省科技厅科学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 项、校科学研究项目6项,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课题多项;校级精品课程《软件工程》负责人;一直在高校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戴小鹏,男,1964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作物信息科学专业方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农业,知识网格,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应用。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控制理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湖南大学计算机与与通讯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在2004年至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知识网格在农业中的应用。2006年至2007年在日本国弘前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持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五项,参加863项目一项,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EI收录两篇)。主篇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五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MATLAB与数值计算》等课程。唐少先:博士、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信息服务。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1994年2月至2006年7月在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智能系统研究工作,参加了三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S模糊控制系统规则库优化机制研究”研究工作。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SCI检索2篇,EI检索6篇)、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曾担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加密方向学术带头人。1995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2006年8月作为学科引进人才进入湖南农业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热衷于启发式教学和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
相关概念
自动化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研制系统代替人或辅助人去完成人类生产、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特定任务,减少和减轻,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和效果。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清华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亚洲大学、环太平洋大学等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其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而得名。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1949年后,更名“清华大学”。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英语:Pattern Recognition),又称图形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