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出自:陆游《插花》意思是: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意思是: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意思是: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译文: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4, 有意境的关于花的诗句。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3.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4.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15.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20.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4.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2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3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3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33.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3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35.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3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37.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39.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4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名词解释
插花
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定风波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