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司农大司寇是古代的什么官?
1、司马 :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2、司徒: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周朝时称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3、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4、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西汉初年,大司农承秦制仍名 治粟内史 ,景帝时更名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称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魏晋以后﹐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但因明清两代以户部掌漕粮田赋,故又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5、司直: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时初置"司直"官,属丞相府,称"丞相司直";东汉时,裁撤丞相,光武帝效仿汉武帝,设置"司直"官,属司徒府,称"司徒司直"。后于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裁撤。北魏永安二年(529),设置"司直"十人,属廷尉,官秩视同五品。唐朝时,司直为六品。宋元丰改制后,大理寺设司直六人,属大理寺"左断刑"。6、司士,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空、司徒并称五官,掌纠察百官。7、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2, 唐朝时的大司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三公指丞相(总览全国行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总览军事事物,相当于国防部长),御史大夫(监察,司法,弹劾官员,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人大委员长和政协主席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中南海警卫部队首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北京卫戍区司令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解放军总装备部一把手廷尉,掌管司法审判--武警和公安部部长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外交部长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内务部长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财政部,农业部,工信部,发改委的一把手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海关总局,国税局一把手
名词解释
司空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椐《史记-本纪-夏本纪》中记载,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可见舜封禹为司空,让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 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事。汉西京初不置。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献帝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免,不复补。魏初,又置司空。
司徒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大司农
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後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