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徙木偾表洪迈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
1、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百姓听到后多数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2、原文: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出自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讲述了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成功典例。一、作品影响“民无信不立”,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立信要想产生效果,不仅必须言出行,行必果,而且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体现在方法不仅要分明,而且得重奖重罚,奖要奖得人眼红,罚要罚得心惊肉跳。二、作者作品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徙木偾表
2, 《徒木偾表》中盖以效起的效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译文: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3, 《活板》 原文及翻译
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徙木偾表》原文: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释义: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百姓听到后多数并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不再有所怀疑了。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徙木偾表》作者是南宋洪迈。“民无信不立”,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立信如何才能产生效果呢?不仅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而且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体现在赏罚上不仅要分明,而且得重奖重罚,奖要奖得人眼红,罚要罚得心惊肉跳。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是他们向百姓证明政令、树立威信的一种方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徙木偾表
4, 商鞅徙木立和吴起愤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名词解释
卫鞅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另一说法为濮阳市濮阳县)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强国。他在秦国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还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等。他还领兵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而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处以车裂后示众。
五十
《五十》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木杆
木杆村,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地处木杆镇集镇周围,距 木杆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关县城76公里。东邻盐津县中和乡,南邻木杆镇银吉村,西邻木杆镇元亨村,北邻木杆镇漂坝村。辖溜沙坡、老街、凉风等2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54户,有乡村人口3654人,其中农业人口3354人,劳动力21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