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拯有没有儿子 后代之类的
包拯有儿子。包拯有两个儿子,包拯的儿子是包繶和包绶。包拯的儿子们都和包拯一样走上了为官的道路,包拯的大儿子包繶做官做到了太常寺太祝和潭州通判,但是大儿子做官没多久就去世了而且比包拯去世的早。包拯的二儿子包绶做官做到了朝奉郎和通判潭州。在1105年去往潭州的路上,包绶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附近,包绶便撒手归西了,享年四十七岁。宋朝清官包拯的生活非常俭朴。包拯的长子包繶时常与父亲同僚的子弟交往,目睹那些人披金戴银、锦衣玉食,渐渐地产生了羡慕之心。一天,包拯见包繶闷闷不乐,便问他原因。包繶说自己因衣着寒酸而遭到别人的奚落。包拯听后把自己手抄的一本《古圣贤言录》交给包繶,令儿子认真阅读。包繶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录有孔子的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不好吃不好为耻,那么实在不值得与其探讨追求真理的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理,必须要有充分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包繶毕竟是包拯之子,自幼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一直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他看过孔子的话便猛然醒悟,羞愧满面,急忙跪在包拯面前认错。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包拯
4, 包拯可有后代
有的,包拯膝下有两儿两女:长子包繶,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于包拯去世。幼子包绶,出生在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女儿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 女儿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包拯
名词解释
包公
包青天(本名: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崔氏
崔姓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半岛和越南为多。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