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水库钓黄尾最好用什么饵料
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由于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以下小编就黄尾鲴习性及钓法给大家做个具体的介绍:黄尾鲴的习性: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九月到十一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黄尾鲴的钓法南北地区休闲钓爱好者,多以手竿传统钓法钓取黄尾鲴,局限性较大;加之对黄尾鲴以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物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好收获。即便上鱼,大多也是钩子挂到的。使用手竿悬坠钓法就不同,因该钓法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尾鲴的上佳利器。
2, 钓黄尾的最佳时期
钓黄尾的最佳时期夏天傍晚的时候我一般主钓黄尾都在库湾,浅水,出库湾水深3~4米,库湾才一米出头。1.关于用饵拉饵拉大团估计是没有打窝,诱钓结合;这个鱼一来就是一大群,进食快,如果窝子不打足或是钓饵少,留不住鱼,一会儿就钓的没有鱼了。所以拉大饵收获多。还可以打大窝用蚯蚓钓,或是串钩挂猪肝丁、蚯蚓都可以钓到,并且鱼一般偏大。2.关于杆长水深看季节、渔情而定,这个鱼可以半水钓到,现在这个季节,我们这里用3.9的杆子打1.5米左右的浮照样可以钓到,不过偏小。在春季我还用过2.7的杆子打边钓1米左右也钓的很好。夏季一般反而用长杆,鱼都在深水。3.关于用漂与所用的饵,所钓的水层有关。我钓黄尾一般喜欢用偏小的漂钓灵,有时打行程、钓半水,钓饵用红线虫。如果拉大饵或是用蚯蚓就要钓钝,大漂重坠钓跑铅效果估计更好。
相关概念
黄尾
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别名黄尾、黄片等,鲤科鲴属动物。在中国,分布于黄河及珠江间的各水系及海南岛、珠江水系分布于西江、北江及东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体型稍扁,头小、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一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在自然界中,黄尾鲴1龄鱼可达100-200克,性成熟期为2龄,繁殖季节在4-6月份,亲鱼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
蚯蚓
蚯蚓(学名:Earthworm),别称为地龙、曲鳝等,环节动物属动物,属于营腐生生活动物,分布于亚洲、南美洲等。 蚯蚓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