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城大红袍花椒的用途
花椒籽含有大量花椒油素,花椒碱及大量蛋白质,并含有钾、锰等多种微量元素。花椒籽油 可作为食用油或工业用油,含钾量高并含有各种氨基酸。经常食用花椒油使人头发乌黑而不 脱落,保护牙齿,提高视力,防止皮肤皱裂,利五脏,降低胆固醇,有防癌、抗癌等功效。 花椒籽出油率较高,榨油后的花椒籽仁渣经加工可制成蛋白粉或加工成饲料添加剂,花椒籽 壳可加工成有机肥料。无三废污染。 花椒籽是花椒的籽实部分,经烘干熟制而成,黑色粒状,其蛋白质含量为11%,含油量为15%,是优质的能量饲料,可部分代替玉米使用. 花椒油富含不饱合脂肪酸,a亚麻酸,可在机体内转化成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具有明显的健脑促智、祛病强身的作用. 花椒籽应用于饲料中,不仅可补充一定的能量,而且具有明显的增强体质、进而提高产蛋率的作用,经饲喂实验证明,效果明显,而且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强饲料竞争力. 建议添加量: 鸡:5%---8% 猪:2%---4% 花椒籽是调味品花椒生产的下脚料,人们多将其用作肥田或废弃。其实,花椒籽中含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等多种有益成分,不能很好地利用十分可惜。过去,一些单位采用传统工艺提取花椒籽油,但其成品为棕褐色或黑色,酸价高、易结晶、有刺激性气味、口感差、不能食用,只能用化学方法处理成高酸价工业用油,其价格和销路均受到限制。那么,能不能以花椒籽为原料,使用一种使外皮与内仁分离、分榨或分浸的新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的新油品?科学工作者经过几年不懈地探索、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这种新工艺是在原油脂加工生产线上增添少量设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外皮和内仁分离、分榨或分浸出皮油,得到光籽;经破碎、机榨或浸出花椒仁毛油;再将花椒仁毛油精炼成食用花椒仁油。其精炼工艺与传统工艺无很大差别,只是在化学溶剂、脱胶剂、添加剂、脱色剂的选择和用量及使用温度掌握方面有较大的改进。经测定,花椒籽含油率为28.7%。过去用混榨或混浸的方法,每100千克花椒籽仅出工业用混油20千克。而这种新工艺,每100千克花椒籽出油达25千克,其中食用花椒仁油15千克,而且在精炼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 用这种新工艺生产出的具有花椒固有气味和滋味的优质花椒仁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经有关部门检测,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折光指数、密度、气味、口感、浸出油溶剂残留、色泽、酸价、水分及挥发物、杂质、含皂量、过氧化值、透明度均为一级标准。其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分别为:棕榈酸7.9%、棕榈油酸2.56%、硬脂酸2.11%、油酸24.06%、亚油酸30.31%、α-亚麻酸33.06%。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43%。其中,含量较高的α-亚麻酸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α-亚麻酸本身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在人体内可产生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因为它们在深海鱼油的脂肪中含量较高,所以习惯上称之为“鱼油”。它有明显的健脑作用,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防止血栓形成。 变废为宝,利用花椒籽生产食用花椒仁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统计,建成一条年产1000吨的花椒仁油生产线,每年可增加产值1330多万元,年利税可达800多万元。若全国各地花椒产区的油脂加工厂都采用此新工艺来生产花椒仁油,则每年可增加产值4.24亿元,年利税可达2.56亿元。如能进一步采用高科技手段———超临界CO2萃取法将花椒油中的α-亚麻酸萃取,用于制药和食品添加剂,其价值与黄金相当,如果打入国际市场,将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武都大红袍花椒和韩城的大红袍花椒有什么区别
武都是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目前,该区花椒种植面积90.4万亩,花椒年产量1020万公斤,堪称“中国花椒第一县”。武都花椒远近闻名,畅销全国,著名餐饮连锁小肥羊火锅店的花椒全部来自甘肃武都,可见其盛产的花椒的影响力。其中尤以武都花椒的颜色、麻味更胜,武都也因此被称作花椒之都。我国首座花椒博物馆在著名花椒之乡武都开馆。武都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武都花椒荣誉:-总理嘉奖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荣获首届甘肃土特产展示会金奖;2007年荣获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2000年武都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武都花椒特点: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关于韩城大红袍花椒陕西八百里秦川久负盛名,既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今天陕西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得天独厚的粮仓。然而,使她享誉神州,名满全球,并为许多“老外”所熟知的,还有那漫川遍野以及地埂、河边、房前屋后的一棵棵,一行行,像挂满珍珠玛瑙似的花椒树。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关中花椒。关中花椒,又称秦椒。主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其地古称秦而得名。《本草纲目》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名医别录》也有“秦椒生秦岭上,八九月采实”的记述。《王右丞辋川图》还记载着唐代诗人王维在蓝田辋川的别墅里有椒园。《唐书·地理志》和《陕西通志》中,还记载着:“金州贡椒”。《唐本草》载:“(花椒)蓝田秦岭间大有之”。《图经本草》记有:“花椒,今凤、金、商州皆有之”。宋《本草衍义》云:“此秦地所实者,故言秦椒。……椒粒亦大”。《本草纲目》说:“秦椒、花椒始产于秦,……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可见,两千多年来,花椒一直是陕西的著名特产。名列全国“六大名椒”之首。特点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烹调佳肴必备的调料,有提味、增鲜、去腥、去膻之功。果皮含特殊的芳香油,提取精制后,可作馥奇、熏衣草型香精;种子出油率22%~25%,可食用或工业用;油饼可作肥料和饲料;种子和果皮可入药,治积食停欲,脘腹冷痛,咳嗽气逆,坚齿黑发,明目等。中国花椒交易网大红袍花椒为农家优良品种,大红袍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体黑棕色,瘤状刺,刺大而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片。圆锥花序顶生。骨荚果,果皮有疣状突起,熟关中花椒时红色至红紫色。种子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立秋前后成熟采摘。穗大,每穗粒数在54~98之间,粒径2.6毫米。它和一般花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色红而艳,深红色,且晒干后不变色,比一般花椒色深。二是粒大,肉厚,味浓香。一般花椒果小,略带酸苦味,而大红袍花椒比一般花椒粒大、肉厚33%~25%,皮上有疣状突起,内含油丰富,故香麻、味鲜,三是麻度强而持久。大红袍花椒9~10秒钟就出现麻味,而且香味持久。大红袍花椒喜温,耐旱,适应性较强,但怕风涝危害。宜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栽植。在深厚肥沃的中性或沙质壤土上生长良好,石灰性土壤中生长优佳,结实多。大红袍花椒生长快,栽后2—3年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一株可产干椒3公斤,高产树可达5~6公斤。一亩地栽100株,可产干椒250公斤以上。
名词解释
花椒
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芸香科落叶小乔木,分布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见于平原至海拔较高的山地,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花椒有特殊气味,在古代曾用作香料,作为药材有祛湿驱寒的功效。 花椒高可达7米,枝有短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叶背被柔毛,叶背干有红褐色斑纹。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被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弯,果紫红色,散生微凸起的油点,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亚麻酸
亚麻酸简称LNA,属ω-3系列多烯脂肪酸(简写PUFA),为全顺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它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深绿色植物中,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在体内能合成、代谢,转化为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然而,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一旦缺乏,即会引导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青少年如果缺乏亚麻酸,就会严重影响其智力正常发育,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科学家所证实,并被世界营养学界所公认。另外,缺乏α-亚麻酸,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不能被有效吸收和利用,造成营养流失。亚麻籽油是世界上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亚麻油中α-亚麻酸含量≥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