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涂鸦的意义 如何引导幼儿涂鸦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些孩子拿着笔,嘴里不停的嘟哝着,在地上、墙上、纸上乱涂乱画,这些在大人眼中乱七八糟的线条,算不上什么作品,但在孩子眼中可能就会是任何一样有趣的东西。在涂鸦中,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在感知、表现、操作中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同时表现出对他个人来说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性。2岁到2岁半的孩子所进行的乱涂乱画是儿童绘画的最初形式——涂鸦。而一位美术界人士也说过:“与其让孩子机械临摹大师作品,不如让他们信笔涂鸦,孩子的涂鸦太可贵了。”涂鸦是孩子的真实情感与认知的表现,更能表现孩子的创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儿的人,往往认为孩子在乱涂乱画、浪费纸张、弄脏环境,因而加以制止和训斥,使孩子绘画萌芽状态下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再认为画画是件快乐的事情,慢慢地就不喜欢画了,其实对孩子来说,随意动动笔,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这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在玩游戏一样。他们在其中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快乐,这的确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这是因为:(一)涂鸦是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2—3岁幼儿的“涂鸦”并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只是一种动作、一种游戏,他们关心的不是画面的结果,而是画画的过程,享受在纸上涂抹的快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获得乐趣。同时,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二)涂鸦是手眼协调的互动活动在涂鸦活动中,纸上出现的颜色以及点、圈、线、色块不断刺激着儿童的视觉。在反复练习中,他们的手、眼逐渐开始协调,脑对手的指挥能力不断增强,纸上的线条慢慢成为带有某些意义的形状。因此,幼儿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三)涂鸦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涂鸦的发展是与幼儿认知的发展同步进行的,通过涂鸦的练习活动,可以发掘幼儿认知潜能,促使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立重现事物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 为什么说幼儿的涂鸦期对孩子非常重要,有这么几
一:培养审美观让孩子自己动手,用画笔在纸上或特定的涂鸦墙上留下童年的点点滴滴,记录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创意,积累到一定次数后,能自然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与审美观,他会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去描摹自己的感觉,去审视与讲述自己的作品。二:发展想像力“涂鸦”是孩子进行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不用给孩子太多涂鸦绘画的“规则”,在刚开始的时候,让他随意地画;到一定年龄后,就可以给很多题材,让他选择,他看到这些题材后,再加以引导,他会去思考、去建构、去想像,最终把自己想像的东西画下来。经常这样磨练,自然可以培养出很好的想像力。三:训练观察力对于小孩来讲,这个世界是很神秘、新鲜的,他会充满好奇心,涂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孩子需要对要画的对象进行观察,加深了解,如:画一条小鱼,有眼睛,有尾巴……。有意识的指导孩子看几次,然后画。观察力会不断提高,当然要求不用过高。四:锻炼孩子眼、脑、手协调,以及脑力活动孩子从记忆、比较、思考,再到决定要画的事物,到实际去画,最后还要用观察来检验自己画的是否恰当,这一系列的感知活动,都是不断试探着完成的,需要动脑,而脑力活动越多,对智力是很有帮助的。涂鸦的过程也是孩子眼、脑、手和谐调动,协调完成的。在大人眼里看似简单的“涂鸦”,对孩子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谁的训练得当,谁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五:鼓励自我表达涂鸦也是宝宝内心世界的流露,当他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会通过绘画涂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还可以通过涂鸦来与宝宝沟通。孩子们从四五岁开始,需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孩子的观察、绘画能力、表现手法有限,所以他们的图画有时候比较难看懂,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与孩子就画作进行交流。当然,需要对孩子的涂鸦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比如开辟一块属于他的“地盘”,比如带他参加一些活动等,而不是到处乱涂乱画。
名词解释
涂鸦
涂鸦(Graffiti)是指在公共、私有设施或墙壁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 涂鸦一词源自于唐朝卢仝对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的评价。
孩子
《孩子》是由Ragnar Bragason、布拉纳·布莱格森执导,Hanna María Karlsdóttir、Gísli Örn Garðarsson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6年9月9日在冰岛上映。 影片讲述了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着津贴和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