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生黄芪更好吗
你好,其实是一样的。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 野生黄芪与人工黄芪有什么区别?
黄芪是豆科植物,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2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20克,加枸杞子10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祝你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相关概念
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气虚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下陷
病证名。即中气下陷,又称脾气下陷,气虚下陷。